4月8日,有消息稱,多名滴滴員工入職曹操出行,例如曾在滴滴專車事業部擔任總經理,負責代駕、專車和區域網約車業務的龔昕擔任曹操出行CEO,滴滴有意在適當時機并購曹操出行。
曹操出行公關負責人于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傳言為不實消息,曹操出行無任何與此相關的意向或舉動。本月曹操出行會有新的業務發展動作落地!
實際上,在出行行業,各平臺之間的“吞并”并不足為奇。滴滴最初成立時,便是通過并購融資等一系列資本運作而坐穩網約車行業“頭把交椅”。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專家安光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市場上之所以有此傳聞,可能是因為滴滴的基因里就帶著強烈的并購因子,其領導層很多也有著高盛、凱雷等投行背景。當國際市場上可運作的范圍縮小,滴滴自然會把目光轉向國內!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表示,“在網約車出現初期,滴滴通過資本運作加持一直在行業內遙遙領先。以2015年滴滴與快的合并為標志,行業進入相對穩定的一超多強格局。如今,市場都在關注,燒錢模式不可持續的情況下,國內網約車行業下一階段商業模式會如何變化!
《證券日報》梳理發現,2010年以易到用車上線為標志,國內網約車行業出現,之后各大網約車平臺陸續上線,并在資本加持下開啟“燒錢”模式。根據天眼查APP數據統計顯示,自2010年以來,有出行業務的企業累計融資112筆,已公開披露的融資金額達3070億元人民幣。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說:“出行行業曾經在融資與并購的支持下,獲得了超常發展。融資與并購推動出行企業快速擴大規模,快速占領新市場和消滅激烈市場競爭,有效地提升了市場份額!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幾年,高德、美團打車、曹操出行等多家網約車企業通過各種補貼方式,拉攏用戶、招募司機,力求重新劃定市場版圖。
其中,高德曾通過推出新人券、“暑期免傭季”活動以及部分地區司機注冊后送5000元福利等方式來吸引更多的司機!懊缊F打車”新版APP則用不同有效期的折扣紅包和消費券來吸引用戶。曹操打車采取“新用戶前3單立減15元”來吸引流量。此外,萬順叫車、如祺出行等網約車平臺也先后在微博上推出活動吸引用戶。
滴滴曾對國內網約車業務進行了分拆,以每單業務的GTV(交易總額)為100%的話,對乘客補貼約占11%,對司機補貼加司機應獲得收入合計約占79%,其他成本約占6.9%。
東興證券分析師曹奕豐表示,“新興業態依靠高額補貼快速拉起用戶基數的模式是一種有意義的創新。但這一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行業發展初期的拉新階段。此后邊際效益快速遞減,還容易陷入‘你燒我也燒’的囚徒困境,必須在‘內卷化’之前及時打住。共享單車發展初期的教訓就說明,可能并沒有什么一定要靠“燒錢”才能解決的問題,企業真正的勝負還是需要比拼長期運營的能力!
針對當前網約車行業現狀,相關出行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未來網約車市場靠補貼一定無法長久。燒錢補貼模式只能帶來短期內流量的變化,數據看起來很好看,實際不可持續。價格敏感型的客戶也沒有絕對忠誠度,哪個平臺便宜就去哪個平臺。對于司機而言也是這樣。補貼模式只會加速司機的流動,而人員的流動將直接影響平臺的使用體驗!
“網約車下半場競爭,是一體化運營的競爭。通過‘車+能源+平臺’的生態優勢,從商業模式上獲得優質的體驗、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燒錢補貼將成為落后的生產力工具!鄙鲜龀鲂衅髽I表示。(證券日報)